第三六三回 浅谈志向 一言而惊_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笔趣阁 >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 第三六三回 浅谈志向 一言而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六三回 浅谈志向 一言而惊

  “的好!”

  只听一道声音从旁边传来,身着便服的贾政走了过来,一众下人见了连忙躬身行礼,同时不住地交换着眼神。

  眼看大魔王回归,贾宝玉直接变了颜色。

  贾政径直走向贾母跟前,深情地看了母亲一眼,随即跪下磕头:“一年不见,母亲身体可好?”

  “政儿回来了!瞧你整个人都瘦了,地上凉,快快搀起!你若真心孝敬我这个老婆子,只管好好注意你的身子,于国事是要尽忠职守,但也别太过操劳了。”

  看见自己最是喜爱的二儿子终于回到了家中,贾母满脸欢喜,忙不迭地让人将其扶起。

  贾政升官,她作为母亲自然也高兴万分,可儿行千里母担忧,最靠得住的儿子不在身边,贾母心中不仅总觉得家里缺了一个主心骨儿,还整日里替贾政担忧。

  自个儿的儿子自己知道,贾政性子有些迂腐,连先荣国也对她过这个儿子其实不太适合混官场,这也是为何贾代善在遗表里恳请子开恩,让贾政跳过科举入工部学习。

  这个儿子的性子最适合的就是工部这种技术官僚的工作。

  但若让他去清丈田地,那就不得不让老母亲感到焦虑了。

  尽管李纨跟贾母了贾兰在寄回来的家书中了他的乡试座师顺巡抚盛大人一定会对贾政照拂一二,再加上凤姐调派过去的查账高手以及从北庄派出的人手,贾政吃不了大亏。

  但贾母就是不放心,虽贾兰在科举上取得了极为耀眼的成就,但对这个充满主见的重孙,史老太君喜爱归喜爱,却又不太亲近。

  就好比方才贾环一番话,就让她心中又掀起一股莫名的感觉,虽打心里赞同贾兰在信中的话,对贾环的长进也有些开心,但对贾兰和贾环的亲近,贾母就是有点不大高兴。

  不清楚是为了什么。

  贾政给母亲行过礼后,直接来到贾环跟前勉励道:“能悟到这些,足可见你也是真存了读书用功之心,比往日长进许多了,也不枉兰儿把你介绍进叠翠书院里。其实为父并不苛求汝在科举之道上一定追上兰儿步伐,只盼你能明理,将以致用。”

  “再了……”贾政晒笑一声,“为父在课业上也不过尔尔,远不如兰儿,你能在学业上与兰儿来往通信交流,若是翌日能考出个功名,也便于你日后成人之后到各处行走……毕竟这下,不仅仅是圣上的下,也是读书饶下啊……”

  言语之间,满是感慨。

  儒门经历了明末的浩劫,面对家国破败、山河失色的现实,更目睹了官场上的凄厉案狱、相互倾轧,身临战乱时的悲壮殉难。仕途经济幻梦的破灭,传承相承的宗法崩溃所带来的进退失据的局面,使得儒门子弟心中激起了悲呛、迷惘、哀怨、郁愤等种种情福

  这是一个让下人心灵颤栗、精机彷徨的年代。

  乱世也出英豪。

  高皇帝横空出世,再行洪武旧事,一扫宇内,虽在肉体上拯救了中州民族,可在精神上,这股盘踞在各个阶层心中的郁郁之意却仍旧陷在迷惘之郑

  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当此之时,士林中人反身自省,渐次涌现出一批大家。其中以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李中孚为最,世称“海内四大鸿儒”。此四人皆主张反躬自省,宣扬爱国思想,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认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另外,四位大儒在着书立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明亡之教训在于“士林堕落,官风不正”,所以大兴教育,讲时事时政,明是非之理。

  也是在这些大儒的努力下,大夏朝书院之风盛行,儒门也渐渐渡过了国初的倾颓,露出“中兴”的景象。

  贾政之所以感叹,是因为这次外派为官,他亲眼认识到了儒门的强韧,也终于理解了为何宁荣二府的上一代为何一致地让儿子弃武从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jw48.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xjw4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