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科考资格危机_伯府翻身记事
笔趣阁 > 伯府翻身记事 > 第115章 科考资格危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章 科考资格危机

  庞三夫人自然是去为林文康探口风的。

  现在还不到提亲的那个地步。

  但是林家做了这么多事,铺垫了这么久,总得让曾夫人知道林家的意思吧!

  至于曾家怎么考虑,他们管不着。

  但路要一步一步走,曾家有了反应,他们才好做出应对。

  “我瞧着永宁伯府一家子倒是和睦,若你真嫁过去,倒不必担心婆媳关系和姑嫂关系。至于那位伯夫人,瞧着也是个好相处的。”曾夫人对曾芙道。

  这话算是说到了曾芙的心坎上。她对林家三姐妹和刘心瑶都极为喜欢。

  而且,那一家子也不在意她和离的身份。

  见曾芙只点了点头,却没接话,曾夫人接着道:“你堂兄也跟秦家和寿春伯府那边的人打听过,说是这位林二公子为人处世方面也还不错。”

  曾芙明白,这是庞三夫人上门后,大理寺卿府的公子去和秦家公子以及寿春伯府的公子打探的消息。据说这两家和永宁伯府有些交情。

  “不过,”曾夫人话锋一转,叹道:“永宁伯府底子还是薄了些,虽说永宁伯如今入了太子的眼,但二公子到底是要分出去的。”

  “母亲,若永宁伯府能有曹国公府那样的底蕴,人家能看上我?”曾芙颇有些无奈地看了看曾夫人。

  母亲为她考虑得周到,她心里感动,但自己什么情况,也得有自知之明。

  曾夫人听了这话,顿时心里一阵抽痛。

  她的女儿,从小就按照大妇的标准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品貌、德行更是无一样不出众。

  当年,求娶的人多不胜数。

  若不受了那狼心狗肺的一家子的蒙蔽,如何会落到今日的地步?

  自女儿和离后,过得如行尸走肉一般,她恨不得掘了那一家子的祖坟。

  如今,女儿好不容易有了笑容,这都是托了林家姐妹的福。

  她对永宁伯府倒是极有好感。只是,涉及到女儿后半生,这次容不得再出差错。

  所以,她才如此谨慎。

  她倒是想把女儿留在家里,嫁人哪有在家里自在?

  但如曾家这样的大家族,虽然能享受到家族带来的荣耀,可身不由己的时候也多。

  她压下心里的恨意,对曾芙继续说道:“你堂姑母也写了信回书院,你堂姑父的评价是,此人心思深沉,不是做学问的料,但适合官场。”

  曾芙听到“心思深沉”,顿时沉默了下来。

  良久才道:“母亲,林二公子比我小了两岁,又未成婚,膝下无子。我毕竟……”

  “这事你别担心,母亲会为你打点!”曾夫人安抚道。

  在她看来这并不难,安排一个陪嫁做通房,生下儿子养在女儿名下即可。

  曾芙却摇头,“母亲,你知我厌了那些后宅争斗,再看看吧!”

  曾夫人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这个正妻不能生,就是争斗的根源。

  现在说得再好,过个十多年,焉知道又是什么情形?若哪个宠妾心思大了,夫君又护着。她岂不是又得再来一遭。

  夫君是心思深沉的人,女子被困在后宅,本就势弱。她若手段差些,只怕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曾夫人默默叹息,若他们到时候拿不住对方,女儿的日子将更难。

  这样的话,就只能选鳏夫了。

  经历了曹国公府和江世杰的事,曾夫人写了一封信回胶州,决定多留一段时间,慢慢为女儿选夫婿。

  此事急不得,一急就容易出错。

  又过了两天,曾夫人就带着曾芙和方夫人一起回了青山书院。

  京城这边让大理寺卿夫人阮氏帮忙慢慢寻摸。

  林家人见曾芙回了青山书院,就知道林文康的事只怕暂时是成不了。

  但他们也不急。

  因为,林文康就在青山书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转机。

  ————

  但曾芙母女离开没多久,京城这边就闹了起来。

  林文康的科举资格受到了质疑,秀才功名很可能保不住。

  这事的起因是林家祖父的案底被人翻了出来。

  科举是三代无案方能参考。

  所以,此事一旦被坐实,林文康不仅得丢了秀才功名,以后也将彻底断了科举的路子。

  林云珠初一听到这事的时候,就看出来这是江世杰的作风。

  江世杰和人对上,不喜欢你来我往过招。

  他通常就是一招釜底抽薪。

  比如上次对付林文杰,直接断了林文杰进珍馐署的路子。

  再比如他对付曹国公府,也是一样的路数,让你自顾不暇。

  曹国公府一家子现在还犹如惊弓之鸟,关起门来不敢参加任何诗会、花会。

  林云珠猜测,定是江世杰知道了庞三夫人去大理寺卿府上的事,对林家起疑。并且还查到了些蛛丝马迹。

  知道之前的事是林家在背后使坏,所以直接对林文康出手。

  但这事,还真没有假,她祖父的确犯过事。

  这林氏一族吧,没发迹的时候还好,一门心思在老家埋头苦读。

  自从到了京城,像是被这繁华迷了眼。

  心心念念就想要更进一步。

  前朝送了一个姑娘进宫,得了爵位。此后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他父亲是如此,他祖父也是如此。

  总之就是,一颗想要上进的心,时刻都在蠢蠢欲动。

  他祖父那时候是前朝末年,林家逐渐衰落。

  也没有适龄的女儿能送进宫。

  祖父就牵扯到党争里去了。

  后来被牵连下了狱。

  但林家本就是一个小虾米,也没人在意。最后只定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名,挨了几十个板子,就放了出来。

  但这个确实是有案底。

  你说为什么林文康参考的时候没有被查出来吧?这其实也是一个建国后科考的惯例。

  因为战乱那些年,各地的资料很多都被损毁了,包括京城也一样。

  所以,要查人三代并不是那么容易。

  有些有资料的,自然能查到,但损毁的,怎么查?

  只查有的资料,那不公平。

  所以,惯例是只查开国后的案底。林家祖父是前朝的案底,自然没人去查。

  但这事,只是惯例。科考却有明文规定要查三代。

  江世杰就抓住了这点。

  而且,江世杰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明知道这事很可能被轻拿轻放。

  所以,并没有指使人去揭发。

  而是把这事传扬到了那些普通学子中去。并有意引导成普通学子和勋贵学子的矛盾。

  这些人可不管什么前朝,他们只知道林文康出身伯府,这就是贵族阶层和他们之间的差别。

  他们认为林文康是因为伯府的出身,才有了这样的特权。

  这几日,很多学子在礼部那边闹事。要求严正处理此事。

  礼部那边可不敢大意,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矛盾。

  所以,礼部根本不敢压着,直接报到了皇上跟前。

  皇上一看也头痛,这事已经被闹得偏了方向。解释是解释不清楚的。那些普通学子只会以为朝廷在偏袒权贵。

  那就只剩下处理林文康一条路?

  但处理林文康也麻烦,万一又有人被爆出来同样的事怎么办?难道要把前朝那些资料全部销毁?

  最后,皇上下了一道旨意,让礼部彻查此事。

  这就是把难题甩给了礼部。

  礼部这边是白尚书负责。

  白家因为刘心瑶的事,和永宁伯府是有些龌龊。

  但这个时候白尚书可不敢乱来,真出了事,这锅不是他能背的。

  于是,接了旨意后就慢慢拖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jw48.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xjw4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